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高榮醫訊

Print
    牙齒外傷

    牙齒外傷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以7-15歲最常見。它會造成牙髓及牙齒支持組織(牙周膜和齒槽骨)的病變。其中牙髓發炎可能導致根管鈣化、牙髓壞死、牙齒變色;而牙齒支持組織受傷的特徵包牯牙齦腫脹、流血,碰到會痛,牙齒鬆動甚至牙齒移位。若無及時處理,二者皆有可能造成日後牙根吸收,牙齒喪失。牙齒外傷依受傷部位及程度可分為八類:

    1. 牙冠斷裂,牙髓完整:預後佳,通常只須修補斷裂部位。

    2. 牙冠斷裂,牙髓外露:斷裂部位的大小,牙根年齡,求診的時間皆影響其預後及治療方法。原則上若牙根尚未成熟的牙齒,須儘量保存牙髓組織以使牙根能繼續生長。牙根尖孔已封閉之牙齒,若牙髓發炎只局限在牙髓腔表面,只須覆髓後修補斷裂部位,不須根管治療。

    3. 牙根斷裂:牙齒可能有搖動或移位,咬合會痛。通常斷在牙根尖1/3處者,少有症狀也不須任何治療,但須長期追蹤;斷裂處愈靠近牙冠,症狀愈明顯,牙髓壞死的機率也愈高。若牙齒有搖動或移位,須將牙齒復位後固定至少12星期。牙髓若有發炎或壞死則須根管治療。

    4. 牙齒鬆動無移位:年輕恆牙由於牙根尖孔未封閉,牙髓不易壞死;相反的,根尖孔已封閉的恆牙則牙髓壞死機率高。處理方法為將牙齒固定10-14天,密切追蹤牙髓活性,一旦發現牙髓壞死,趕快進行根管治療。

    5. 牙齒移位:因牙齒支持組織受傷較嚴重,牙髓壞死率高於無移位者,尤以牙齒撞進齒槽骨(內移位)的預後較差。處理方法為將牙齒復位後固定10-14天,餘與4.同。

    6. 牙齒脫落:脫落齒的預後與以下二點關係密切─1.是否放在適當的保存液中及2.再植回的時間。故意外發生後儘速以以下方式處理:

    小心拿住牙冠部份(勿碰觸牙根),以冷水輕輕沖洗牙齒10秒鐘,再將牙齒輕壓入齒糟內,穩住後儘速求醫。若不能放入齒槽內,則先將牙齒沖洗後放入生理食鹽水或冰牛奶保存。

    牙根尖孔未封閉者預後佳,若能早期植回,牙髓也不易壞死。但牙尖孔已封閉者,牙髓壞死率甚高,必須作根管治療。若未及時植回治療,會因牙髓壞死合併牙周膜細胞嚴重壞死,造成牙根吸收,導致牙齒喪失。長時間追蹤是必須的。前五年每半年回診一次,其後每年一次,鄰近牙齒也須檢查,一旦發現牙髓壞死或牙根吸收現象須即時處理。

    牙齒外傷就像房子發生地震,除房屋本身(牙髓組織)可能受創外,地基(牙周膜及齒槽骨)也受影響。視損害的程度,須作不同的處理,更須持續且密切觀察其變化,無自覺症狀不表無事,尤其撞傷齒牙髓壞死率高,又多發生在年輕孩童的上顎門牙,若沒有及時治療,會造成牙根尖周圍組織發炎或牙根吸收,牙齒喪失,影響美觀與增加假牙製作複雜性。

    作者:牙科主治醫師 楊正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