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簡介
高雄榮總眼科部視網膜團隊以守護民眾視網膜健康為己任,不斷致力於重難症視網膜疾病的診斷及處置,並對所有其他醫療院所轉診病患,提供最即時且正確的治療。
特色、專業與國內、世界水準相較之客觀數據
- 發表高度近視併發黃斑脈絡膜新生血管治療五年之成效,並改變了原先高度近視相關黃斑新生血管之治療指引
高度近視因為眼軸拉長,視網膜的黃斑部下面的細胞基底膜出現裂痕,因為身體自我修復的功能,容易在視網膜下的脈絡膜長出新生血管到視網膜,這些新生血管除了本身佔據了感光細胞層會佔據中央視線外,其較為脆弱容易出血,血塊及結疤組織也會影響中心視力。眼科部吳宗典主任在2017年於國際眼科學術期刊「RETINA」發表注射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抑制劑於高度近視併脈絡膜新生血管之五年成果。此一系列之研究結果發現到若可及早注射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抑制劑,病患長期視力預後相當不錯,此成果也改變了原先高度近視相關黃斑新生血管之治療指引。
- 超高近視病患黃斑部裂孔手術成功率
超高近視 (Extremely high myopia, 眼軸>30mm) 病患若罹患黃斑部裂孔,預後相對較差,在超高近視病患,由於眼軸極長且視網膜極薄,導致玻璃體切除手術困難度極高且裂孔癒合的成功率極低。
眼科部吳宗典主任於2017年於國際眼科學術期刊「RETINA」發表超高近視黃斑部裂孔病患者,接受玻璃體切除手術後平均成功率達85.7%,其中術中使用翻轉式內限膜皮瓣合併氣體液體交換術之術後裂孔癒合率高達100%,同時於2020年眼科醫學會中發表此治療成果,也吸引許多外院眼科醫師前來取經學習。
- 視網膜剝離手術
高度近視患者若合併視網膜剝離,視網膜剝離手術後仍有可能復發,一旦復發第二次以後的成功率就大幅下降,另外如果已侵犯到黃斑部,即使手術後視網膜成功復位,視力也不容易完全恢復,因此若不適時進行手術極可能導致永久性視力損傷。
- 使用光學同調斷層血管造影儀分析視網膜剝離手術後之微血管灌流指數之變化
視網膜剝離手術視力預後主要決定於視網膜剝離之範圍大小、時間與剝離範圍是否涵蓋黃斑部,若剝離時間越長、範圍越大、剝離範圍包括黃斑部,一旦黃斑部的光感細胞失養退化後,即使手術成功的將網膜貼回,視力的預後卻是不良,往往中心視力的恢復一般僅能達到零點二至零點三左右。由於這種「手術即使成功,視力亦不佳」的特性,眼科部使用光學同調斷層血管造影儀(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分析視網膜剝離手術成功貼回後之分層微血管灌流指數之變化,研究發現到在手術成功貼回數個月之內,表淺及深層之血流密度並未完全復原,此研究結果可解釋為何部分視網膜剝離患者,尤其是剝離範圍涵蓋黃斑部者,縱使手術成功的將網膜貼回,視力的預後卻是不如預期之結果,此研究目前亦投稿於國際學術期刊。
- 黃斑分層剝離手術方式創新-向心性內限膜撕開術
傳統內限膜撕開術因施力方向一致容易導致術後黃斑裂孔產生。眼科部藉由改變手術時施力方式之向心性內限膜撕開術,減少黃斑部小凹的拉扯,減少術後黃斑裂孔併發症的產生。
治療方式
一旦發生視網膜疾病,通常不易處理且多需視網膜科專科醫師的即時介入,治療方式包括下列等各種複雜的治療方式,若是稍有延誤即可能讓病患造成永久性的視力損傷。
- 玻璃體內藥物注射(Intravitreal injection)
- 視網膜雷射(Retinal photocoagulation)
- 玻璃體切除手術(Vitrectomy)
- 鞏膜扣壓手術(Scleral buckling)
適用病症
視網膜專科的服務對象以視網膜疾病及葡萄膜炎患者為主,視網膜相當於照相機中的底片,在視覺功能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主要的治療項目涵蓋了:
- 視網膜剝離
-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
- 眼內炎
- 黃斑部皺褶
- 黃斑部裂孔
- 視網膜靜脈阻塞
- 視網膜動脈阻塞
- 水晶體脫位
- 其他各種視網膜疾病
- 白內障術後併發症
- 葡萄膜炎
醫療團隊
- 眼科部吳宗典醫師
- 眼科部陳世洲醫師
- 眼科部程識霖醫師
- 眼科部彭凱鈴醫師
洽詢電話
連結網址
- 2023年社團法人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 SNQ國家品質標章
- 2022年社團法人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 SNQ國家品質標章
- 2018年 社團法人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 SNQ國家品質銅獎及標章 高度近視視網膜併發症之治療挑戰
- 2016年 社團法人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 SNQ國家品質標章 視網膜疾病患者的守護神